综合内网
English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征程。十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区域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建设稳步向前。西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服务国家战略与服务首都发展大局作为第一要求,把保障首都职能履行作为第一责任,以落实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任务为主基调,持续深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扩大与京津冀相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奋进新征程上展现了西城作为。
破局“大城市病”“动批”疏解绘就西城发展新蓝图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坚决扛起实现首都功能定位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排头兵”的责任,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创建了许多中国式现代化西城样本。“动批”市场疏解就是其中最亮眼的一张答卷。
“动批”市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动物园公交枢纽周边的路边服装摊位,历经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辐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服装和小商品批发市场群。共有9栋楼宇,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摊位数约1.3万个,从业人员4万余人,地区日人均流量6万至7万人次,节假日达10万人次。但是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并未带来对应的经济效益,反而带来了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大量的人流、车流、物流,造成了交通拥堵、环境秩序混乱等问题。兴旺的“动批”成为了城市发展之路上的“大城市病”,急需一剂“良药”。
2013年12月,西城区成立了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动批”市场转型、撤并、调整、升级拉开序幕。但面对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千差万别的市场情况、万千商户的生计发展,西城区无先例可循。犹豫踌躇之际,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犹如一针“强心剂”,让西城有了信心,疏解“动批”,势在必行。
有了疏解的决心,可想要实现“腾笼”,并非易事。“动批”12个市场,有央企产权,有市属国企产权,有民营企业产权。产权方把大楼出租给市场方,市场把摊位租给商户,商户又层层转租,最多的倒了六七手,关系非常复杂。无论是产权单位,还是市场经营方,疏解可能意味着利益的损失。“闭门羹”和冷言冷语是“家常便饭”,在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每周的商户接待日中,情绪激动的商户并不少见。
一次次的讲政策、想办法,携手市场方求解,邀请商户谈心……商户思想“堵点”逐个打通了;“产权换疏解”“税收推动”“减量平移”“股权收购”创新性的“一楼一策解难题”,资金难题也一个一个破解了。
在不断沟通、协商中,“动批”的市场一个个完成疏解。2015年,天皓成、聚龙闭市;2016年,金开利德闭市;2017年,万容、万通、世纪天乐、天和白马闭市。2017年11月30日,随着东鼎服装商品批发市场闭市,“动批”12个市场全部闭市,“动批”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个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标志性工程宣告收官。
收官不意味着完全胜利,西城区为疏解的“动批”商户贴心地谋划出路。河北沧州明珠商贸城、天津卓尔电商城、石家庄乐城国际市场、白沟和道国际服装城……西城区先后与沧州、石家庄、廊坊、保定白沟等地政府和企业签署协议,用来承接搬迁商户,为商户争取一系列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用上的减免优惠政策。
疏解过程中,西城区坚决守住法治底线,运用法治思维打通疏解路径;组织25家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打出行政、经济、法律等相结合的“组合拳”,有力促进市场、商户形成疏解共识;采取政府贴息、减量平移、政策创新等方式,寻求利益平衡点;全方位倾听商户诉求,主动靠前服务,帮助商户排忧解难;秉承“给‘嫁出去的闺女’当靠山”的工作理念,强化政策扶持,服务商户外迁。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西城区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成功走出了一条减量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疏非”纵向发力 金科“引凤”注入西城发展新动能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这是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提出的要求。
“动批”疏解的同时,如何“腾笼换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西城区开拓创新、综合施策,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深入研究“动批”区域在金融、科技、区位和空间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率先提出在“动批”地区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简称“金科新区”)的新思路,经过不懈努力,金科新区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领跑”全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2018年,西城区对外发布金科新区建设方案和“金科十条”1.0版政策,金科新区正式启动建设。2019年,国务院批复西城区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首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成功举办,同时在全国率先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1年起,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金科广场先后亮相,《北京加快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示范区”的新目标正式确立。2021年,《西城区“十四五”时期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大会和全球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一会两赛三论坛”品牌格局正式形成。2022年,原“动批”区域45万平方米楼宇空间提质升级,金科新区核心区建设基本完成。2023年,“金科十条”2.0版政策对外发布,全球金融科技大会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金科新区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金科新区已创造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提出并建设以金融科技产业为主的示范区,第一个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经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第一个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的园区。
靠前发力,政策先行。西城区持续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产业十条”“金服十条”“金开十条”“科创十条”“北交所十条”和数字经济、专业服务业政策,以及“重点企业十条”“市场化投促十条”“金科十条”2.0版等系列政策工具包,构建了完备的政策体系,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西城区高品质建设金科新区,通过高水平服务金融监管、高标准引进机构、高品质建设园区、高规格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等举措,取得了斐然成绩。目前三大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落户于此,200余家金融科技头部或重点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在这里聚集、注册资本金超过1100亿元,形成了金融科技全产业链的良好生态环境。10余项全国首创成果在这里诞生,6个“两区”建设标志性项目在这里培育而成,输出了可复制推广的“西城范本”。
金科新区成为了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之地,成为首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方面,金科新区项目占全市所有项目的65%;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方面占56%;在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方面占40%;2021年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正式开街,区域内“产学研用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基本建成。“金科新区”区域内,入选“监管沙箱”试点项目占全市65%,成为中国版“监管沙箱”核心承载区。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率先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金科新区企业承担了北京地区29个试点项目中的18项。在人民银行等六部委正式批准的在北京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46个项目评审中,西城区19个项目通过评审,位居全国同类型区域之首。在北京证监局、市金融局公布的首批拟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16个项目中,西城区9个项目入选。2023年6月“金科十条”2.0版正式发布,进一步为提高金融科技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以良好的创新生态不断塑造金科新区发展新动能,引导金融科技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金科新区核心区的起步楼宇同时也是地标建筑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典型案例。金科新区核心区已建设成为首都科技创新和城市更新网红打卡地,未来还将打造以“新场景、新潮流、新体验”为目标的金科新区文旅、休闲、社交目的地。
一本规划做到底、一张蓝图绘成画。“金科新区”5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是西城区探索区域腾退、老城改造和产业生态调整升级的一次成功尝试——从“动批”时期的6000万元人民币区域税收增长至超30亿元人民币区域税收,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以减量发展助力提质增效,西城区走出了一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质量发展路径,有效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共谋协同发展 全面发力彰显西城担当新作为
用优势资源带动协同发展、以“疏整促”改善人居环境,让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民生获得感“多起来”……西城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去年9月,西城区支持河北雄安新区两所“交钥匙”学校雄安北海幼儿园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正式开门办学。10月中旬,雄安宣武医院开诊(试运行)。在教育、医疗、旅游协作方面,西城区通过集团化、手拉手、合作交流等合作模式与河北张家口、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等地开展合作,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合作项目,促进京津冀地区共同发展。
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北海幼儿园城市副中心园稳步运营中。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新调入优秀教师7人、新吸纳优秀毕业生7人。北海幼儿园城市副中心园累计开展教师培训11次、参加人数700人次。十年间,北京市西城区选定多所中小学与河北省张北县、阜平县部分中小学对接,在教科研、德育教育、文体活动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学校提升整体办学质量。邀请津冀地区教育人才来北京市西城区进行交流学习。先后有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家口市、保定市等九个地区教育系统的校长和教师100余人来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小学进行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采取教育集团、手拉手、开办分校等方式,与天津市、河北省30余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带动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积极探索与津冀地区建立医疗协同发展的密切协作机制,不断提高三地医疗同质化水平。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保定市阜平县启动了医疗对口支援工作。与河北省秦皇岛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两地医院之间合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接帮扶等工作。北京市西城区累计已有22家二、三级医院开展了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互认项目增至最多36项。鼓励北京市西城区户籍老年人赴津、冀、蒙异地康养,率先出台《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赴津冀蒙协同发展区域异地康养补贴扶持办法》,三年累计发放老人异地康养补贴995人、1376.22万元,带动康养服务消费达2亿元左右,有效推动了当地康养服务业的发展。已经与河北省廊坊市、张家口市、承德市、阜平县等多个地区签订异地康养战略合作协议。
支援协作,提高协同水平,产业对接协作稳步推进。北京市西城区分别与保定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河北省廊坊市签署了《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张家口市张北县签署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与天津自贸区、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唐山市路北区等地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与河北省保定市白沟新城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等四方共同签署了《北京西城·永清现代物流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与沧州市签署了《动批市场疏解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十余家驻区央企参与本区产业支援合作工作。9家驻区企业赴对口帮扶地区开展产业支援合作调研。
加强对外协作的同时,西城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腾笼换鸟”提升区域空间品质。“官批”转型升级成为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的二期部分,改造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项目将利用现有老旧厂房向“高效、特色、集约”发展转变,通过腾笼换鸟盘活资源,吸引文化金融、金融科技等创新型企业机构聚集,强化园区功能特色,提升区域产业形态,打造“金融·科技·文化”三位一体的新型园区,积极融入和服务金科新区建设,助力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腾挪高质量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区域内腾退空间资源再利用。推进菜西片区-金融街集团、观音寺片区-广安控股、天桥北部片区-天桥盛世腾退空间再利用。审议通过大栅栏片区、天桥北部平房区的规划方案以及白塔寺片区门牌再利用方案。修订《西城区疏解腾退空间资源再利用指导意见》,以片区为单元编制“腾退疏解房屋”再利用规划方案。围绕再利用难点,探索腾退疏解房屋确权、“共生院”平移置换等政策创新,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腾退疏解房屋灵活高效利用,打通腾退空间再利用工作中的证照办理难点堵点。截至2023年底,共计腾退空间总建筑面积166.17万平方米,已利用123.7万平方米,利用率74.44%。切实提高腾退空间资源管理和使用效率,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春华秋实,十载有成。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西城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奋发有为书写西城答卷。